青鳥書店,其實我並不陌生.
從第一間青鳥書店在華山開幕後,我只去過一次.
後面陸續開的分店,也都沒有去.
大多數人客對於青鳥書店的認識,可能就只是一間很美的文青網紅書店.
青鳥是台灣一間連鎖的類獨立書店,2016年由蔡瑞珊創設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總顧問為張鐵志。青鳥書店將自身定位為「書的企畫公司」,目前有五間分店,除了本店以外,另有分店位於大稻埕迪化街、大安森林公園、屏東市、四四南村等地。青鳥書店因擅長於創造設計感的空間體驗和活動設計而在台灣文藝界具有一定知名度。選書種類以時尚生活、人文社會、藝文、新創科技等為主,且不同分店的選書各有特色。青鳥標榜書店的存在「不是為了獨立、不是為了隔絕,是為了自由」。
書店以跨界文化能量舉辦大型閱讀活動,每年於全台孕育出上百場藝文活動,讓書店是書展現的空間,也是文化激盪的場域,以書為出發,策劃各種文化活動、跨領域展覽,並打造線上媒體與線下活動的連結。
青鳥也曾經設立過期間限定的分店-和平青鳥,因其「會消失的書店」之特性而在2019~20年引發話題。
以上資料摘錄自維基百科
天下雜誌也有專欄
十年倒千家 她仍堅持開一間美麗書店!「青鳥書店」創辦人蔡瑞珊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3138?template=fashion
太平青鳥書店
矗立於太平山城上方的「太平國小」,由於學生人數過少而在2017年廢校,但因其地利優勢可眺望整體市港,形成了閱讀基隆城市豐富空間結構及歷史文理的節點,作為山城聚落中為數不多的開放場域,基隆市政府團隊試圖透過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及空間向度,使其成為西岸最新的觀光亮點。
太平國小停招之後,先是轉型成為市府「秘密基地」,許多專案會議都在這裡進行,市府局處同仁在這裡付出無數汗水與淚水,建築師很大膽地把樓層敲開,打開建築物的視野,一開始聽到要在山上開書店,只覺得是個瘋狂的想法,但為了這個城市的理想,也為了讓太平國小成為傳遞希望的地方,最後促成了太平青鳥進駐。書店的開幕是今年文化界盛事之一,獨立書店的開幕竟然能吸引將近上千人參與,這是台灣大眾對於基隆的肯定;他還說,學校原本就是傳授學問、傳遞知識及創造希望的地方,自從太平國小廢校以來,市政府一直在思索這個地方的未來,轉型成為書店以及市政發動的引擎,可以說是別具意義。
書店是城市價值與觀念驅動的引擎,這幾年基隆以文化為主體的城市治理策略,發掘基隆歷史之美,並轉譯成基隆的城市之美。日前沙灣文化園區開幕是一例,太平青鳥進駐更是重要一步。青鳥文化所經營的青鳥書店,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屏東孫立人行館的南國青鳥以及大安森林公園、四四南村等書店,都是具在地特色,且為城市靈魂的窗口和平台。太平青鳥進駐在太平國小絕美的山海中,不僅提供基隆文化提升的窗口,對藝術、歷史深化將產生更大的化學作用,引動更多元和廣闊的在地能量。
太平青鳥的宗旨是要成為矗立於基隆⻄岸山腰的「知識燈塔」,作為一座山海回望的書店,以書為起點,期許推廣台灣閱讀文化、點燃台灣思想火光,在未來也將策劃多種文藝活動讓人文層疊的基隆⻄岸回歸眾人視野!另外市長也期許青鳥不只是個書店,更是創造台灣跟基隆希望以及發展全新可能性的地方,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大家心裡面的期望跟想法實現成真,就是太平青鳥書店落腳基隆背後最重要的意義。
以上資料摘錄自基隆旅遊網
一樓
這應該是整間書店最精華的部分,所有的新書都是擺放在一樓.
獨立書店有別於傳統或連鎖書店,就是在書籍的部分會做挑選,比較會偏向於獨立書店想要表達的風格.
所以這裡不會什麼書都有,但是可以去看看篩選過後的書籍.
除了書籍,當然免不了會有餐飲.
這樣的異業結盟,早已行之多年,也似乎變成了一個定律.
只要書店有能力,店內一定就會有咖啡,茶飲和簡單的甜點或簡餐.
整間書店的設計,其實比較簡約,沒有很華麗的裝潢.
因為是舊校舍改建,所以把每間教室的隔間牆打掉,讓整個平面空間變大更寬闊.
在後方的樓梯和前方櫃台,則是再把天花板打掉,一個類似天井的設計,讓向上的空間可以延伸.
我個人很喜歡一樓後面的閱讀區,這裡先把地板墊高,然後中間像階梯般再內凹下去,再配上深色的木質地板.
走進這一區,脫下鞋子,瞬間會有一種解放的感覺,很容易會黏在這一區.
二樓
這裡就沒擺放新書,也不可以將一樓的書籍帶上二樓.
整個二樓,我是覺得比較像是餐廳.
空間的運用上,可以再加強一些,但是整體來說還算可以.
比較可惜的是,對外採光比較差一點.
因為這裡的窗戶,是靠山邊而不是靠海邊的那一面.
所以,會停留在二樓的時間,就顯得比較少一點.
三樓
這層樓應該是展覽空間,未來如果有什麼展覽再書店舉辦,應該會挑選這裡.
三樓的視野也是最好的,所以強烈建議各位人客,三樓一定要上來.
不管外面是艷陽高照,晴空萬里,還是颳風下雨,天昏地暗.
來到太平青鳥,沒有上三樓就是你的損失.
這個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類似天井的概念.
雖然周圍有欄杆圍住,但是依舊要注意安全.
每一位上到三樓的人客,都一定會到這一面窗.
其實這裡原本應該是教室外的走廊,是一種類似陽台外堆的設計.
再搭配上整片的玻璃窗,創造出一個觀景台的視野.
就是這個視野,只是今天天氣不好.
不過,這不就是基隆冬天的日常嗎???
其實在沒有太平青鳥之前,太平國小後面有的"KEELUNG"字樣的大地標.
原本就是很著名的景點,所以來太平青鳥的人客多半會再去這個地標拍照.
只是到訪當天,除了天氣不好之外,這個地標也在維護中,沒有開放.
另外,各位人客也可以利用書店在一樓外面旁邊的樓梯,直接走到校舍最頂層.
雖然眼前的風景依舊,但是高度提升一些,視野就更開闊一些.
來往基隆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位置,俯瞰整個基隆港.
基隆的氣味,這是我在書架上找到的一本書,也是有人推薦的一本書.
這本書,可以在各大書店買到,也可以專程來這裡買.
不過,我想應該不會有太多人,為了這本書而專程來這裡買.
(如果各位人客懂我在說什麼......)
青鳥書店要在這裡營業,除了靠外來的觀光客,基隆在地的人客也要多多捧場.
不然等到合約到期,依舊要面對現實的問題.
開幕時的風光,媒體爭先報導,各大網紅和部落客相繼來訪,最後就只是過往雲煙.
青鳥書店,在藝文界也頗有名氣.
相信有些藝文活動,都喜歡在這樣的場地舉辦,非常的有人文藝術氣息.
不過,經營一間書店不能只靠這些藝文活動,或是現場販售的餐飲.
最重要的,還是人客們要願意來這裡買書.
不然這裡,最後還是會回歸到觀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