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3865

欣綠農園,應該有不少人是滿頭問號吧???

但是提起花蓮的馬太鞍溼地,大概就有不少人客來過.

不過,我對馬太鞍還真的有點陌生.

 

馬太鞍部落阿美語Fata'an,或作vata'an),是原住民族委員會核定的一個阿美族部落,位在台灣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山腳下,是阿美族最大的部落之一,現今以大馬太鞍(大同、大馬、大平、大華村)為部落的中心。。「馬太鞍」由來為馬太鞍族人的祖先輾轉遷來此地,發現長滿「樹豆」(阿美語:Fata'an),當地的樹豆成為族人的主食。樹豆可以常保不壞,又容易生長,成為馬太鞍人的最愛,常常帶在身上,到處種植,使得附近遍布樹豆,因此就通稱此地為馬太鞍。因部落規模相較其他原住民部落龐大,因此也被號稱是阿美族的首都。

以上資料摘錄自維基百科

 

花蓮光復鄉的馬太鞍濕地,是一處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濕地,並孕育出豐富的鳥類、蛙類、底棲性魚類等多樣化自然生態。還能體驗獨特的巴拉告生態捕魚法,讓人不僅可以上一堂生態課,還能嘗到現撈的魚蝦、鹽烤吳郭魚,以及特有的石頭火鍋,來一場原民美食饗宴。

馬太鞍是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區域,昔日這裡長滿了樹豆,因此被稱為馬太鞍(vataan,阿美族語樹豆之意)。而居住在此的阿美族人,發展出「Palakaw」巴拉告生態捕魚法,利用中空的竹子、樹枝等,製作出三層的結構物放入水塘中,讓魚蝦喜歡、小魚能自由出入的棲息地,經過一段時間後,將九芎枝幹提出水面,即可將攀附在樹枝間的小蝦抖入三角魚網中;而藏放在底層的大竹筒能輕鬆捕獲鱔魚、土虱或鰻魚等底棲性魚類。他們堅守不竭澤而漁的原則,讓人感受到阿美族人的生活智慧。

每到5月至8月時,馬太鞍溼地開滿了蓮花與荷花,沿著T型木棧道走,倘佯在夏季花海中的浪漫風情,登上瞭望臺,更可俯看馬太鞍溼地的全景,接著到「馬太鞍濕地自行車道」騎車、散步,來一趟充然自然野趣的踩踏之旅。

以上資料摘錄自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IMG_3870

馬太鞍溼地在學校課本中有提到,也曾經在某些youtuber的影片中看過.

看著看著,我也覺得蠻有趣的.

而且頗有教育意義,是一處很適合親子同遊的景點.

只不過,今天還真的來得有點早......

IMG_3873

園區內有一些解說牌,可以花點時間研究一下.

我是不太清楚有沒有導覽員,如果有導覽員解說會更好.

但是這麼早,我只好自己走走看看.

IMG_3875

IMG_3876

這條是大安圳九號支線,水不深且很清澈,很適合戲水.

不過小黑蚊蠻多的,記得噴點防蚊液,免得成為小黑蚊的食物.

IMG_3879

IMG_3882

巴拉告,又讓我滿頭問號了.

 

世居在馬太鞍濕地的阿美族人,傳承與自然共存的傳統智慧,在不竭澤而漁的原則下,設計出一套捕魚蝦的陷阱網,在阿美族語中稱為「巴拉告」(Palakaw),意思是「讓魚棲息的池塘」。

巴拉告採用自然素材,幫魚蓋三層「公寓」,供牠們棲息繁衍。通常最底層鋪設一整排中空的大型竹筒,讓底棲性魚類如鰻魚、鱔魚、土虱等棲息;中層是成捆九芎樹枝,讓小魚小蝦出入;最上層再放空心竹筒,才是溪魚的住處;最後水面要覆蓋檳榔葉,擋住部分陽光,讓魚蝦住得安心。每個池塘都與主要溪流芙登溪有進出水口相通,可以讓魚蝦自由出入及棲息。巴拉告放在這個水池中,一段時間後,阿美族漁夫移開九芎就可以網撈漁獲,阿美族人捕魚的原則是要吃多少才捉多少,因此只要一次的生態環境營造功夫,就能有吃不完的魚。

以上資料摘錄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不得不佩服原住民的智慧,用不同的思維,創造一個適合魚群生活的生態.

IMG_3895

IMG_3880

IMG_3881

IMG_3894

除了巴拉告之外,整個園區還蠻大的,可以到處走走看看.

IMG_3884

IMG_3883

IMG_3885

IMG_3889

IMG_3893

一處很適合親子同樂的園區,不過夏天會更適合,因為可以玩水.

arrow
arrow

    jackl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