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行程是虎尾鐵橋,不過整趟行程走下來,我決定.......
虎尾鐵橋+虎尾驛+虎尾糖廠日式宿舍,這三的地方彼此之間相隔沒有很遠,所以就集合成一篇.
首先,我實在不太清礎,為何google map會把我導航到這裡來???
不過這樣也好,因為一路上也找不到停車位,這裡剛好可以停在防波堤上.
另外,也讓我發現到臺灣糖業鐵路斗南線.
過了鐵橋之後,從這裡開始是臺灣糖業鐵路斗南線,可以直達斗南車站.
不過斗南線已經廢線了,大部份的鐵道都已經拆除了,可能變成一般道路或是單車道.
不過今天的重點不在斗南線,而是眼前的虎尾鐵橋.
眼尖的人客們,有沒有發現這鐵橋,很不一樣呢??
虎尾糖廠鐵橋,又被稱作虎尾鐵橋,舊名番薯莊板仔橋,是一座鋼桁架橋、鈑梁橋及工字梁橋混合型式的橋梁,於台灣日治時期興建並於國民政府時代延建,位於台灣雲林縣虎尾鎮,為雲林縣縣定古蹟。
虎尾鐵橋原是一座木造橋樑,係日本時期為了方便火車運輸甘蔗至虎尾糖廠,由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出資,並且於1907年興建。
除運輸甘蔗外,也曾經同時辦理客運業務。1931年於原木造橋下游側改建新橋,由3孔鋼構桁梁及7孔鈑梁連結而成,長約300.6公尺。國民政府時代1960年將虎尾鐵橋延長至437公尺。
虎尾鐵橋總共有21座橋墩,22處橋孔,各段橋身的桁架梁、I型鈑梁造型都不一樣,呈現出鋼構橋樑的營建技術,以及當時鐵橋混合拼接的建築風格。
本橋結構由鋼筋混凝土高腳鏤空橋墩、鋼製橋梁,鐵道設施以及板仔橋四大部份構成,橋樑上部依照結構造型,可以區分為空間桁架鋼梁(第1橋孔—雙華倫式桁架)、平面桁架鋼梁(第2、第3橋孔—小馬式桁架、普拉特桁架)、I型鋼鈑梁(第4~第10橋孔)與工字梁(第11~第22橋孔)等四大類型,依從河川地形變化不同之跨度需求而架設,形成不對稱的階梯形構造。
橋桁或鈑梁的製造者已知有英國Westwood Baillie & Co.(第2橋孔),與日本大阪「汽車製造株式會社」(第7橋孔,1913年製造)等廠商。
以上資料摘錄自維基百科
所以,維基百科已經替我說明了這座鐵橋的特別之處.
不過,還是要親自走一趟,才能看個明白.
走吧!!!
雖然枕木間都已經加蓋,但是走起來還是步步小心.
除了要注意往來的行人,更要小心單車.
三軌設計,也成稱為雙軌距.
在此我們就不討論這個問題,想知道的人客,可以再上網查資料.
右前方就是虎尾糖廠.
虎尾糖廠目前還持續在從事製糖業務,人客們若想看到運送甘蔗的五分車,必須把握每年的12月到隔年3月這段時間.
就可以看到五分車,奔馳在甘蔗田中的畫面.
虎尾鐵橋也因為幾次颱風來襲而導致鐵橋受損,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修復完成.
早年也配合虎尾溪的整治,將整座鐵橋的長度延長.
意外發現這塊有歷史意義的鐵牌.
在寫虎尾鐵橋這一段時,我真的花了點時間去研究.
我們再複習一次....
虎尾鐵橋總共有21座橋墩,22處橋孔,各段橋身的桁架梁、I型鈑梁造型都不一樣,呈現出鋼構橋樑的營建技術,以及當時鐵橋混合拼接的建築風格。
本橋結構由鋼筋混凝土高腳鏤空橋墩、鋼製橋梁,鐵道設施以及板仔橋四大部份構成,橋樑上部依照結構造型,
可以區分為空間桁架鋼梁(第1橋孔—雙華倫式桁架)、平面桁架鋼梁(第2、第3橋孔—小馬式桁架、普拉特桁架)、I型鋼鈑梁(第4~第10橋孔)與工字梁(第11~第22橋孔)等四大類型,
依從河川地形變化不同之跨度需求而架設,形成不對稱的階梯形構造。
橋桁或鈑梁的製造者已知有英國Westwood Baillie & Co.(第2橋孔),與日本大阪「汽車製造株式會社」(第7橋孔,1913年製造)等廠商。
以上資料摘錄自維基百科.
其實起初在邊走邊拍照時,我就稍微有留意到這座鐵橋還蠻有趣的.
看似平凡無奇的鐵橋,卻暗藏著不同的設計.
我不是鐵道迷,只是覺得這座鐵橋怎麼很不一致,頭段和尾段及中段都不一樣.
從這幾張照片,就可以看出不同之處.
前方就是通往虎尾糖廠,不過鐵道已經中斷了.
這告示牌,我覺得該重新再製做一個了.
再從北端這個角度看過去,就真的會發現每一段都不一樣.
從南走到北,現在要再往南走回去.
大部份的人客都會集中在鐵橋北端,但是我會建議如果時間允許,就來回走一趟吧.
不可否認,北端真的很適合拍照.
回到南端後,完成了鐵橋南北縱走,繼續前往下一站.
離開鐵橋後,來到虎尾驛.
虎尾驛為中華民國雲林縣虎尾鎮一已廢棄木造火車站,原是虎尾糖廠小火車車站,亦為糖鐵的重要車站。
虎尾驛建於台灣日治時期,最早稱為五間厝驛,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後改為現名,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後曾改名虎尾車站,曾因為貨運量增加而另尋他地興建新站。
虎尾驛是虎尾地區早年重要的交通動線,也有客運巴士至虎尾驛接送旅客,因此日治時期虎尾驛一帶是虎尾最繁榮熱鬧的市中心。
該建築於2010年1月15日公告為歷史建築,現在用作虎尾遊客中心。
以上資料摘錄自維基百科.
從外觀來看,這座車站整理得很漂亮.
比起西部海線的木造車站,真的是有用心在整理.
一時找不太到舊照片,應該和原本的虎尾驛沒有太大的差異.
售票口上的時刻表,票價表,及路線圖,我也都是事後才上網查詢相關資料.
除了最上面提到的斗南線之外,還有另外兩條線,一條到田中,一條到北港.
有興趣的人客,可以花點時間去查詢相關的資料.
不過,若是能在車站內多一點解說,那就更好了.
走到後面的月台,放眼望過去,覺得好像廢墟.
當時,我並不知道五分車還有繼續在行駛.
只是覺得,如果能在稍微整理一下,會更有觀光價值.
這台編號332的台糖蒸氣機車,由日本車輛製造株式會社在1937年生產.
目前就只有靜態展示,沒有動態行駛.
外觀保存的還算OK,只是覺得怎麼不放在室內展示呢???
還有兩部蒸氣機車,編號322的蒸氣機車,由日本車輛株式會社在1923生產,停放在虎尾糖廠內.
編號11的蒸氣機車,由日本若津工廠在1927年生產,停放在同心公園.
虎尾糖廠並沒有開放給一般遊客參觀,若想參觀虎尾糖廠,就必須先行向虎尾糖廠預約.
不過好里加在,糖廠冰品在糖廠對面的同心公園.
所以,喜愛糖廠冰品的人客,可千萬別錯過喔.
除了同心公園之外,還有虎尾糖廠的日式宿舍.
虎尾糖廠的日式宿舍,被認定為文化古蹟,當然也包括這間第二單身宿舍.
其餘的多半是在民主九路和七路上,少部份是在一路和五路.
如果走進日式宿舍群,會看到很多年久失修的老宿舍.
我是覺得蠻可惜的....
關於宿舍,我就沒有拍照了.
這裡適合介紹給各位人客嗎???
我覺得既然都來了,就走走看看吧.
而且這裡還有草皮,可以讓小朋友放電一下.
走到最後時,在緊臨虎尾科技大學旁,突然出現了一整排的豪宅.
正當我滿頭問號時,突然聽見在地人說了些八卦消息,才突然瞭解為何這裡會有豪宅出現.
不過,八卦歸八卦,聽聽就好.
來到虎尾,這幾處屬於文化之旅的景點,我依舊推薦給各位.
如果各位人客有興趣,就收進口袋名單中吧.